全长5.5公里、宛若银龙的深圳湾公路大桥,是粤港首项共同发展的大型跨界基建工程,标志两地紧密的伙伴关系。
大桥具备不少有趣的工程元素,也是发展与环境和谐并存的印证,成为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2006年度结构(可持续发展类别)奖的得主。
路政署总工程师马明耀向《政府新闻网》表示,深圳湾公路大桥位处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后海湾,该区养育了若干湿地品种,如鲎、招潮蟹和弹涂鱼。 疏浚水道 改善生态
其广阔的潮涧带浅滩、红树林、海草床和邻近的米埔自然护理区,吸引不少雀鸟留连,也为每年访港的候鸟提供丰富的觅食场地,包括濒临绝种的黑脸琵鹭。
马明耀说:「经过详细的环境评估后,我们选取了自深圳蛇口东角头至新界西北鳌
「在施工期间,我们实施相应的环境纾解措施,如种植红树林和移植海草床等,保护后海湾的生态,并密切监察有关的环境指数,全部符合标准。」
为了长远改善后海湾的生态发展,路政署在连接米埔自然保护区基围与后海湾的水道,进行了疏浚工程。
这项措施旨在恢复基围的水流交替能力,从而活化基围,长远改善雀鸟的觅食环境。
马明耀说:「从过去3年的环境监察和审核报告中,证明工程对后海湾的水质无不良影响,也没有改变雀鸟觅食的环境。
尊重环境 屡获殊荣
「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对环境的尊重,令深圳湾公路大桥工程赢取了多个环保奖项,包括环境运输工务局2004年度最佳废物管理铜奖、香港工程师学会2005年度最佳环保论文大奖,以及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2006年度结构(可持续发展类别)奖。」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结构(可持续发展类别)奖表扬在实践可持续发展和尊重环境方面有杰出表现的结构工程项目。
评审认为,深圳湾公路大桥「保存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和优雅的地标设计」,工程也「展示了大型基建发展如何能成功地与具高生态价值的环境和谐并存」。有关详情,可浏览这里。
一直与深圳湾公路大桥工程为伍的路政署高级工程师姚勋礼表示,对于工程为路政署、顾问和承建商均带来奖励感到高兴。
姚勋礼强调,在深圳湾公路大桥通车后的3年,会继续监察其运作对环境的影响,把后海湾生态的影响减至最低。
回看项目施工期间的苦与乐,姚勋礼表示,工程由计划至兴建的步伐纵然非常紧迫,也需要全方位,即海、陆、空的环保措施和监察,但也有不少有趣的元素。
港深桥塔 互相牵引
姚勋礼说:「在建造期间,由于需要在浅滩工作,我们建造了重12,000吨、阔9米和长1.8公里的临时钢桥,以运送物料和施工。
「深圳湾公路大桥采用了独特而简约的设计,其斜拉桥型态犹如两座桥塔互相牵引各自的引桥至中间的深港分界线,标志
「由于大桥是全国最宽的单索面斜拉桥,我们在设计阶段已进行了两次的风洞测试,检验桥身的稳定性。在2005年9月,大桥1件重1,600吨、长80米的钢箱梁吊装,至今仍是全港最重的钢箱梁吊装。
「香港段的斜拉桥共有26条钢缆,即桥塔的每边各有13条钢缆犹如扇子般散开,与桥身接连。长460米的斜拉桥桥身是以钢材建造,主要是由于钢材建造的桥身重量较用混凝土的轻三分之二。对于主跨达210米的大桥来说,采用钢材是适当的选择。」
由于深圳湾公路大桥位处海面,为了防止钢材生锈,路政署首次在钢箱梁内装置抽湿设备,把湿度长期保持在60%以下;位处浪溅区的桩帽和桥柱,其最外层也采用了不锈钢筋,并加入矽粉,防止海水渗入混凝土内层。
谈到大桥的交通控制和监测,路政署高级机电工程师萧稚波指出,深圳湾公路大桥和后海湾干线应用了不少新科技。
环形网络 传递无间
连同元朗公路部分路段,系统所涉及的路面范围合共约16公里,建造费用约8,000万元,由湾仔的运输署交通控制中心遥距监控;每年的维修费用约600万元。
萧稚波表示,外场交通控制设备除包括车道指示标志、可变车速标志和道路标志外,深圳湾公路大桥还首次采用了「全」可变道路标志。
萧稚波说:「全可变道路标志由发光二极管组成,除显示不同组合的中英文信息,也能以两种颜色显示图案。
「深圳湾公路大桥是香港首先采用自设环形光纤数据传输网络,供数码闭路电视监察系统影像和系统控制传送之用。
「为了克服地理限制,我们也采用了无线传输技术,把装置在屯门、粉岭和3号干线等自设数据传输网络外的全可变道路标志与交通监控中央系统连系起来。」
环形光纤数据传输网络是智能数据传输网络,能提供多路径网络数据传输,并能即时探测网络上的缺口,改变数据传输路径,以提供可靠而无间断的数据传递,并令系统扩张或整合变得更为容易和有效率。
监察系统 与别不同
外场交通监测设备方面,深圳湾公路大桥设有车辆侦测器系统,搜集路面特定位置上的交通信息,如车速、流量、辆次、停留车辆和错误行驶方向的车辆等,传送至监察中心的交通监控中央系统,让控制员评估交通情况和作出适当的指示。
萧稚波指出,采用的视象式车辆侦测器,可提升准确度,并方便调控、优化和维修系统。交通控制员的「千里眼」 --- 闭路电视监察系统,也是与别不同。
萧稚波说:「安装在后海湾干线和深圳湾公路大桥的闭路电视,首次装有动态私隐区域,能随
至于交通监控中央系统,也有别于传统的预设交通控制方案,系统首次应用了有逻辑性的交通控制方案,以一系列设订的交通控制规则,在发生任何交通事故时就
连同灵活性高的智能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大大帮助交通监察网络与深圳湾公路大桥深圳方面系统的整合。兴建中的8号干线,也会采用这类具弹性的系统,以切合其分段启用的要求。
回顾深圳湾公路大桥的众多机电工程项目,最教萧稚波难忘的,大桥的「斜塔」可说是其中之一。
萧稚波说:「深圳湾公路大桥香港段的桥塔由路面计高123米,与垂直作11.3斜度。为方便维修人员,桥塔内特设升降机。由于桥塔内的空间有限,并作斜度运行,这升降机的供应在香港非常难寻,安装的难度也很高。」
景观照明 顾及生态
深圳湾公路大桥将成为后海湾的地标。马明耀表示,如青马大桥和汀九桥般,深圳湾公路大桥除设有路灯作照明外,将辅以景观照明,但其流线型走线令外观更具美感。
以香港段为例,便设有为数约1,300具的白色景观灯饰,为桥塔、斜拉索和桥身作装饰照明。
马明耀说:「与青马大桥和汀九桥不同,深圳湾公路大桥的引道侧也包括在景观照明范围之内。景观照明设计的重点,在于凸出大桥的优雅桥梁造型。
「目前决定的景观照明亮灯时间,为每天晚上7时30分至10时。
「为顾及后海湾的生态环境,除灯光均为白色和每晚10时关掉景观照明的灯饰外,其亮灯的范围也有限制;周日至四的景观照明亮灯范围只限于桥塔,周五和六为桥塔和桥身,节日则为桥塔、桥身和斜拉索。」
马明耀表示,由于大桥桥塔位处后海湾中心位置,观赏大桥景观照明的最佳地点,是流浮山一带的海边或沙江庙;部分居于天水围的市民,也有机会一睹这新地标的美态。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4 15: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