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穿屯而过的弄福公路修通后,我们这儿的生活一天一个样。”广西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弄塘村四岭屯村民杨胜忠指了指自家屋前的小货车对记者说:“我家去年共出栏56头猪,全是用这车给客户拉上门去的,一年收入几万元。” 日前,当记者随“老区新路”采访团来到弄福公路沿线村庄时发现,弄福公路的建成,如同当年革命先驱给百色人民带来的光明之火那样,亮堂了百姓们的心。这条位于凌云县下甲乡和沙里瑶族乡境内的全长26公里的公路,起于海拔300多米的下甲乡彩架村,终于海拔1200多米的沙里瑶族乡政府所在地,1999年10月竣工通车,基本解决了下甲乡、沙里乡3万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凌云县交通局局长陆国灿介绍说:“弄福公路可以说是百色公路建设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全线共修建12个回头弯,凿开11处绝壁,打通3个隧道,填平一个长80米、深28米的深壑。”当年,为了修通这条公路,沿线所有村屯的农户主动投工投劳,一家负责一段;百色军分区也从边防某团派出6名爆破手在工地作技术指导;凌云县武装部则组织了一支青年民兵突击队。2004年10月,交通部投资对弄福公路按山岭重丘区四级沥青路的标准进行全线改造。 沙里瑶族乡党委书记田庆敏告诉记者,弄福公路修通后,山里人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2006年,沙里乡外出务工人员达1.18万人次。他们从外面带回资金,利用本地丰富的茶籽、八角、茶叶等原材料开厂、做生意,实实在在地拉动了瑶乡的经济发展。从事榨油生意的黄老板说:“我今年已接到了南宁等地12个老板的订单,销量近6吨,销售收入可达11万元。”烟农李明锋告诉记者:“去年我家种10亩烟,产干烟24担,总收入一万多元。”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沙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那坝村村民舒廷健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年轻时跟朋友走一天山路去县城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哪儿像现在,乡里有了文化站不说,坐中巴花一个小时去县里看个大片也很方便。”据了解,在沙里乡政府的支持下,该乡养牛协会目前正策划每年农历十月举办极具民族风情的牛王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驶离弄福公路时已近黄昏,回头再看,巍峨的群山将其深深藏匿;待车一拐弯,它蜿蜒曲折的身体忽又出现在高高的山腰。就是这样一条近乎“人间奇迹”的路,瑶乡人踏着它了解外面的世界,靠近外面的世界,创造出自己的新世界。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4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