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二日电 (记者翁阳)针对当前中国在土地问题上面对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表示,关键是要有新的思路,要有变革的勇气,要在土地利用上走出一条节约、集约、高效、高产出的新路。 在今天于此间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徐绍史说,中国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也十分稀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要发展、城市要增加、人口要增长、生态要保护,这一切都给保护耕地带来了巨大压力。 出路在哪里?徐绍史称首先要落实中央关于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严格监管责任,发展是硬道理,保护耕地同样是硬道理,这是各级政府的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其次,在破解既保护耕地又保护发展的命题上,既要节流又要开源。现在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四百万亩,还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两亿亩,未利用地三十九亿亩,此外“十五”期间每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年均四百二十八万亩,所以保障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尽量不要去占耕地,必须占的就要少占,能用劣地的不要用好地。 第三,要走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现在中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大大高于国际水平,中国人均建设用地已经到了一百三十三平方米,所以城镇化建设用地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城市里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比较低,建设用地的再利用开发潜力也很大;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总量数倍于城镇的建设用地,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的潜力非常大;此外公路、铁路、水利建设节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大。 这位高官表示,当务之急是要转变粗放外延增长的方式,迎接集约、节约用地的深刻变革,只要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十八亿亩耕地就能保护好、利用好,这样不仅吃饭不会成问题,发展也会有保障。 (来源:中国新闻网)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4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