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建议北京尽快效仿伦敦,在二环路设卡,采取机动车辆收费制,这等于再建一座城墙,把北京的老城区保护起来。同时,应该用收费所得投资于公交系统。 我不久前提出,北京应该效仿伦敦,采取机动车辆进城收费制,抑制私人车的使用,减缓交通恶化的压力。纽约市也准备效仿伦敦,在曼哈顿实行机动车收费制。不过,此案6月22日在纽约州议会讨论时,没有取得共识,暂时搁浅。 为此,伦敦市长于7月2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介绍了伦敦从机动车辆收费制度中的受益。 我觉得,这封信不仅纽约人需要读,北京人更要读,中国所有大都市的市民都应该读。所以,下面根据该信,介绍一下机动车进城收费的“伦敦效应”。 伦敦近年来发展甚快,交通过度拥挤,使车速过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2003年,伦敦在最繁华的市中心采取机动车收费制,进城的车每辆收费5英镑,如今则已经提高到8英镑。结果,在有关地区,私人车的流量每天减少了7万辆,交通堵塞降低了20%,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15%多。与此同时,人们最担心的负作用,即零售业的萧条,不仅没有发生,相反,其增长率竟超过了全英国的平均水平。 伦敦传统的戏剧区,生意史无前例的兴隆。 为什么会如此呢?首先,人们的交通习惯改变了。自2000年以来,有4%的伦敦人放弃私人车而改乘公共交通。 同时,骑自行车的人增加了83%.第二,伦敦大力改善了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变得更舒适、更准点,班次从2000年的每天200万次,增加到了600万次。高薪阶层在乘公共汽车的人口中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这样,也减轻了地铁的压力。伦敦能做到这一点,要感谢机动车进城收费制度,因为从这一项中,政府一年进账约1亿英镑,钱被用来改善公共交通。 由于这样的成功,今年2月,伦敦把收费区增加了1倍,结果新增的收费区的交通流量减少了13%.伦敦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按排放量收费,比如,大型越野车将成为首要目标,一天的进城费将增加到25英镑。这一切,如今都受到市民压倒性的支持。 建议北京尽快效仿伦敦,在二环路设立屏障,采取机动车辆进城收费制。关于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一件往事。20多年前,我曾作为记者,采访过许多专家,讨论北京城墙是否该拆的问题。当年梁思成先生为了保护北京的城墙不竭余力,如今大部分人也为失去城墙而痛惜。不过,当时有位教授唱反调,说当今的二环路基本就是建在城墙的旧址上。城墙不拆,二环路就没有。二环路没有,道路打不通,城墙将限制城区发展。 这一分析,现在看来,可谓错到了点子上。看看二环以内,主要是故宫等古迹,还有大量四合院,多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城墙在,挡住进城的车辆,城内的历史文化就可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城墙一拆,二环路一建,屏障皆失,对“发展”的限制就没有了。老北京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影子越来越淡。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受影响。 在二环路设卡,采取机动车辆收费制,等于再建一座城墙,把北京的老城区保护起来。同时,应该用收费所得投资于公交系统。作为对有车的高收入阶层的补偿,可以开通高档次高收费的公交线。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和保证自行车道的完整性和畅通性,形成私人车许多地方去不了,自行车可以无所不往的局面。这样不仅降低了污染,也增进了市民的健康。 我特别要重提我过去的建议:在北京开设自行车高档服务系统。比如,设立名符其实的自行车专用道。如今的非机动车频频被机动车抢占,这一是社会的文明水准问题,二是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在非机动车道设立障碍物,使机动车辆无法进入。另外,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高收入阶层骑车。在美国和欧洲,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更喜欢骑车。中国如果有意培养鼓励,中高产阶层也会在生活趣味上“和国际接轨”,推动整个社会风气。 如今国际环保运动风起云涌,绿色奥运的呼声日高,世界杯则开始把“零排放”作为目标,即通过种树吸收二氧化碳,把比赛期间观众和运动员开车、照明、做饭等活动排放的废气中和掉。明年的奥运会是北京的橱窗,也是中国的橱窗。为此,就更需要用绿色的尺子,来衡量我们的交通。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5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