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安徽省总积极抗洪 工会主席“孤岛”抢险(图)

2007-7-17 09: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5| 评论: 0|原作者: 网友搜集|来自: 新华网

  7月15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解放庄台临时党支部书记马峰(左)将政府发放的救灾大米送到受灾群众年丽的家中。在抗洪时期,他每日探望受灾群众,了解群众心声。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安徽省总紧急筹措救灾资金

  淮河流域发生的50年一遇洪灾时刻牵动着安徽省各级工会干部的心。当淮河安徽段第一个蓄洪区蒙洼蓄洪区开始蓄洪后,安徽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王秀芳当即安排安徽省总捐款10万元,并于7月12日派专人驰送灾区阜阳,支援灾区群众抗洪救灾。

  与此同时,安徽省总工会机关党员干部急灾区群众之所急、想灾区群众之所想,立即组织开展向灾区捐款活动。省总工会主席王秀芳第一个将个人捐款交到工作人员手中。省总工会的副主席和机关干部职工以及离退休的老同志纷纷伸出友爱之手,向灾区群众捐献爱心。截至7月13日,安徽省总工会机关已捐款达2万多元。(记者陈华通讯员查松林何其长)

  阜阳工会积极参与抗洪救灾

  7月13日,安徽省阜阳市总工会筹集17万元救灾款援助灾区人民,同时,阜阳市建筑集团工会也捐赠价值10万元的物资,以实际行动支援受灾群众抗洪救灾,战胜困难。

  为组织全市工会系统及时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之中,12日,阜阳市总工会向全市工会组织下发了《关于积极参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动员起来,积极投身到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去。

  据了解,阜阳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防汛抗洪救灾一线。非灾区工会组织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为灾区群众办实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捐款捐物。(记者陈华通讯员付建国)

  阜南万余职工奋战抗洪一线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工会会员。灾情发生后,安徽省阜南县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积极行动起来,冲锋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7月7日,阜南城区进入二级防汛状态。县总工会向全县基层工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会干部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各级工会积极响应,组织1.2万多名职工抗洪救灾。

  阜南县化工总厂工会在做好本企业防汛工作的同时,胸怀全局,在城区出现内涝时,厂工会副主席朱洪源带领由20多名职工组成的抢险队,携带高压抽水泵,奔赴排水一线,全力支持城区防汛工作。

  阜南县供电公司工会积极协助公司领导组织700多人进行抗洪抢修,以工会会员为主力,组建29支由350人组成的“小红帽”抢修突击队,日夜奋战在抢修第一线,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供电。几天来,共恢复断线15处,修复10千伏配电变压器210台,使重灾区全部恢复通电。(记者陈华通讯员韩冰冰)

  工会主席的“孤岛”生活

  “我在互助庄台,这里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手机信号特别差。坐船过来很危险,你不要过来。”这是安徽省阜南县总工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张家奎7月12日给记者发的一条短信。此时,他正在蒙洼蓄洪区中的一个庄台上指挥群众抗洪救灾。

  2007年7月10日上午8点,接阜南县防汛指挥部命令,阜南县总工会副主席张家奎立即奔赴王家坝抗洪第一线,迎接开闸蓄洪。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没有带上治疗胃病和高血压的药物,张家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王家坝。按照上级分工指定的任务,张家奎主要是到蓄洪库内的互助庄台负责转移人、畜和开闸后的灾民安置、卫生防疫、生活保障等工作。

  “开闸前的几个小时,灾民们还在抢收农产品,田间地头都是村民,喊哑了嗓子他们也不肯回家。”在开闸蓄洪前3个小时,张家奎赶到了互助庄台。眼看洪水就要到来,很多群众还在赶收庄稼,张家奎非常着急。经过紧急协商后,张家奎决定和村干部一起,逐个劝导群众,重点劝导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撤离。

  12时28分,王家坝闸接国家防总命令准时开闸。互助庄台位于王家坝闸下2.5公里,距离很近。由于此次开闸与过去不同,13道闸门全部开启,洪水来势凶猛,开闸后洪水很快就围困了互助庄台。当庄台被洪水全部围困时,张家奎连忙清点人数。当发现无一人失散时,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开闸后的第二天,接到上级党委的任命,张家奎担任互助庄台临时党支部书记。面对这样的“临危受命”,张家奎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互助庄台有186户人家,人口840人。此时,庄台四面环水,已成孤岛。面对交通、通讯等诸多困难,张家奎在苦苦思考着渡过难关的对策。

  “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召开支委会和党员会议,研究制订抗洪救灾实施方案。”“临时党支部书记”这个称呼让张家奎时刻清醒地记住自己的使命。

  短短几天时间,张家奎已经召集“孤岛”上的党员干部召开了多次会议,并提出诸多临时决议:一是带领党员过组织生活,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支部决策制度,救灾物资公开发放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成立了安全防患组。凡居住在庄台下坡,海拔28.5米以下的村民全部上迁并对危房逐户排查,共排查出6户、13间,已动员全部搬出,还在庄台内实行站岗值班制度,确保稳定;三是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实行门前卫生责任制,成立卫生队对住宅区和公共场所定期打扫,垃圾集中堆放,对住户门前和厕所每天两次喷药消毒,对饮水进行净化,防止疫情发生;四是走访灾民,深入到户,特别是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家庭逐户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其间,张家奎挨家挨户查询,对特困户和居住条件差的家庭做到重点访问。为了检查督促群众的卫生工作,张家奎想出一个“土办法”———在带领群众打扫卫生的同时,在村民中开展“清洁户”评选。群众高兴地说:“大水来了,我们的房子不仅不脏,反而比以前更干净了!”

  “目前,我们的庄台上无一人出现病症。”张家奎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在这岛上不是来旅游的,而是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虽然这些日日夜夜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一张竹床,白天工作,夜晚走访,但张家奎感到自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这份工作无比神圣,“洪水过去后,我还要留下来,继续做好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记者陈华)

  (来源:工人日报)

最新评论

QQ|【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路桥吾爱-lq52.com】

GMT+8, 2025-5-16 07: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