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卢氏县委土屋办公50年 财力用来改善民生(组图)

2007-7-18 21: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1| 评论: 1|原作者: 网友搜集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卢氏县委机关办公用房至今仍在使用着,县委常委们也都还在这里办公。墙体尽管涂上了红色涂料,斑驳之处仍可见不断掉渣的层层土坯,土坯脱落处填上了红砖。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卢氏县委机关办公用房至今仍在使用着,县委常委们也都还在这里办公。墙体尽管涂上了红色涂料,斑驳之处仍可见不断掉渣的层层土坯,土坯脱落处填上了红砖。

所指房间即为卢氏县委书记的办公室

  1,,,,,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7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卢氏县委大院

  2002年以来,全县山区公路建设投入已超过15亿元,其中县内自筹资金就达3亿多元,12个偏僻乡镇都已打通出境公路,352个建制村全部通上了宽3.5米的水泥路,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善。这是磨口乡西湖岭村去年刚修通的“村村通”水泥路。

  卢氏县5年来出资1.6亿多元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使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城区面积也由过去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6.6平方公里。这是近年来经过改建、扩建后的城区。

  ,2,,,,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7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想象:河南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卢氏县,县委常委们竟在土坯房中办公,每人两小间20多平方米,寝办合一。

  “卢氏县委就像农家院。”这是外来人的第一印象。

  卢氏县委机关院内有10多家县直单位,除了档案局一座三层小楼外,主要由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座两层半砖楼和10多排土坯房组成。这些土坯房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虽经多次修缮,在山区农村也已落伍于时代,土墙班驳陆离,屋顶青瓦上还长出了一些杂草。县委书记也在这些房里办公、住宿,除了打通一个土隔墙多出两间便于工作和开会外,和其他常委别无两样。

  卢氏地处豫陕边陲深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2001年前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省后几名,建县委办公大楼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卢氏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迅猛。2002年至今,卢氏县工业年产值就增加了5倍多,达到8亿多元;烟叶产值连续四年超亿元。2005年该县财政收入即超过亿元,当年名列全省108个县(市)第66位,人均财政收入名列全省第35位。今年前5个月,县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多。卢氏县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序由2001年的全省末位前移了35个位次,升至2005年的全省第74位;全国排序近两年前移了238个位次,在全国2012个县(市、旗)中排名升至第1319位。

  “这两年,也有人提议建县委办公大楼,花一千多万元建座新大楼,我们现在也能办得到。但急需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仅是想想解决深山独居户的搬迁问题,我们就一次次打消了这个念头。”县委书记王振伟说。

  在河南省,卢氏县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许多深山独居户普遍存在着“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通电话难、找对象难”的“八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最好的办法是移民搬迁。卢氏县在2004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开始大规模地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移民,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2312家独居户、8779人迁出深山。按照“靠近城镇、靠近集市、靠近公路”安置的原则,经过政府统一组织,民政、扶贫部门资助,县直单位定点帮扶,乡、村全力支持,到去年底已投入3500余万元把1996户从“白云深处”迁到水、电、路、电视、电话、沼气“六通”的新居。

  在解决群众民生问题上,卢氏县处处显现大手笔。2002年以来山区公路建设投入已超过15亿元,其中县内自筹资金就达3亿多元,12个沿边乡镇都已打通出境公路,全县352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善。该县还强力实施“一城三镇”组团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城区控制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农、林、牧、食品、药材深加工和山水、生态旅游型城市,近几年城市框架拉大近一倍。

  比起移民搬迁建设的处处新村,新城区的座座高楼和伸向全县各个角落的宽阔平坦公路,县委机关大院低矮的土屋确实简陋,甚至有些寒酸。“这几年县财政宽裕了,但要先把群众的事办好。没有气派的办公大楼影响不了县委的形象,土房子里照样能办公。”卢氏县委常委们统一了思想。

  “房屋不高,门槛也不高。”横涧乡淤泥河村党支部书记田宝琏说,“每次到县委,一推门就进到领导屋,坐下来就能说说心里话。这几年县领导抓的事都是咱农民想的事,盼的事。”该县积极争取,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在全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为全县群众发放医疗补助款3000多万元;把包括城镇户口孩子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纳入“两免一补”范围,仅2006年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069万元;每年拨出400多万元专款,对全县2500个“五保”老人全部实行财政供养;在全县实行农村“低保”,县财政为10939名贫困群众每月分别发放生活补助金30-40元;每年发放种粮直补和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款等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6400万元在全县烟叶主产区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卢氏县舍得花钱。“不求奢华为百姓,这样的县委,俺老百姓喜欢。”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家住卢氏县东明镇黑马渠村的刘世铭高兴地说。

  “县委是为群众服务的地方,就是将来建办公楼也要简朴,要让群众进得来,能说话,好办事,不能建成衙门、官邸。”王振伟说。(张海军)

  ,,,,,6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7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目前,卢氏县有近30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农村人口的95.8%以上,累计为50.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3022万元。为了进一步改善山区群众的医疗条件,该县新建的县医院门诊楼最近也已经交付使用。

  目前,卢氏县有近30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农村人口的95.8%以上,累计为50.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3022万元。为了进一步改善山区群众的医疗条件,该县新建的中医院门诊楼最近也已经交付使用。

  在卢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按政策全部享受“两免一补”,连城镇户口孩子的相关费用也由县财政承担;2003年以来,卢氏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学校增加了8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这是新建的卢氏育才中学。

  ,,3,,,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7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在卢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按政策全部享受“两免一补”,连城镇户口孩子的相关费用也由县财政承担;2003年以来,卢氏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学校增加了8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这是新建的卢氏东城小学。

  在卢氏,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按政策全部享受“两免一补”,连城镇户口孩子的相关费用也由县财政承担;2003年以来,卢氏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学校增加了8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这是新扩建的卢氏一高校园。

卢氏县农户用上太阳能

  ,,,4,,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7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大河网讯

  从2005年起,卢氏县先后拿出3500多万元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扶贫,目前已有7000多人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深山,集中搬迁到水、电、路、电视、电话、沼气“六通”的新区里居住。这是该县狮子坪乡柳树湾村刚搬进新区的深山独居户,换了新环境,开始了新生活。

  从2005年起,卢氏县先后拿出3500多万元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扶贫,目前已有7000多人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深山,集中搬迁到水、电、路、电视、电话、沼气“六通”的新区里居住。这是该县狮子坪乡柳树湾村刚搬进新区的深山独居户,换了新环境,开始了新生活。

  从2005年起,卢氏县先后拿出3500多万元组织深山独居户搬迁扶贫,目前已有7000多人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深山,集中搬迁到水、电、路、电视、电话、沼气“六通”的新区里居住。这是该县狮子坪乡柳树湾村刚搬进新区的深山独居户,换了新环境,开始了新生活。

  ,,,,5,

  责任编辑:陈耀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游客 2008-6-29 00:26
对经济的发展,作为卢氏人也发现了家乡的变化。但至于县委的土房子以及房子是红色的,为什么会是那样那就该问一问上届的县委书记干了什么,就只有卢氏人知道了。希望家乡发展起来...........

查看全部评论(1)

QQ|【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路桥吾爱-lq52.com】

GMT+8, 2025-5-16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