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2点15分左右,老石安公路小哨箐村段,车牌为云AF5360的微型车与一辆旅游大巴发生碰撞,微型车随后掉到路边田地里并突然燃烧,车上3人当场身亡,大巴上无人员受伤。 现场——微型车成空壳 车祸发生后,现场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高支队昆石大队交警在对事故进行调查。旅游大巴的前窗玻璃完全碎裂,车头左前部分深深凹陷,边角上还有一摊血迹,据估计是微型车内的人留下的。微型车的前保险杠连同车牌掉落在大巴车下。整个路面撒满碎玻璃,3只蓝色的方形塑料筐散落在路面上,路边还有一袋未破裂的牛奶。这些都是从微型车上掉下来的。 掉在路边田地内的微型车已被烧毁,只剩下一个空铁壳。车前排躺着两具成人尸体,驾驶座上的遗体直直立着,没有挣扎的痕迹,车外有一具小孩遗体,3人都已经被烧焦,估计是一家人。微型车整个车身严重变形,可以想象当时两车相撞的猛烈程度。 目击——未听见呼救声 警戒线外,围观群众议论纷纷。在他们眼里,这场车祸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目击者梁某当时身处大巴车身后的路边,距离约有20米。当时他听到“嘭”的一声巨响,微型车撞上大巴后,在路面上滑行翻滚掉在路边的田地里。就在这一瞬间,微型车大火突起,火焰冲出2米多高。 “火势太大了,而且黑烟很多,根本看不清车内人的情况。”梁某回想起当时情景还有些后怕。有人猜测微型车是为了避让路边一个老人才撞上大巴的,但这种猜测没有得到证实。 大巴司机祝浴昆坐在路边的泥堆上,神情很不自然。他的左手被飞溅起来的碎玻璃扎到,有点点血迹。据他回忆,在微型车撞上大巴之前10米左右的地方,他就已经刹车停住,但是微型车速度很快,可能是车方向盘打滑,车侧着横向大巴,翻滚后掉到路下边,后来起火。看到微型车着火,他赶紧疏散大巴车内的游客,并取下车内灭火器冲到微型车前灭火,但火太大,灭火器根本不起作用。 “在这过程中,没有听到车内有呼救声,连叫声都没有。”附近的人原本想提水过来灭火,但微型车突然“砰”地发出爆炸声,就没人敢靠近,之后,微型车又炸过一次。燃烧了40多分钟后,火才慢慢熄灭。 调查——大巴“广东团”游客受惊吓 该旅游大巴上共有24名驾乘人员,其中包括来自广东的21名游客、1名导游、1名云南导游及1名司机。大巴上24人均没有受伤,游客也已于车祸发生后被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下午4点,游客坐上了旅行社重新派来的大巴,车门紧闭,隔着车窗玻璃可以看到,大巴上的乘客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据了解,这21位游客是来云南旅游的,石林是旅游的最后一站,昨晚他们原订要踏上离昆的回程航班。谁都没有料到,在旅行即将结束时,会遭遇车祸。 由于该路段的交通被事故现场一截为二。石林方向的堵车长龙长达1.8公里。一直到下午6点,该路段才恢复通车。 目前,交警正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死者身份也在确认中。能了解到的车主信息就是遗落在路面上的车牌,云AF5360,如果你知道车主是谁,请拨打5353000与本报联系。 分析——微型车为何燃大火? 整辆微型车被烧得只剩下外壳,车身黑漆漆一片。微型车为什么会起火,而且火势如此之大?从现场遗落的塑料筐及一袋牛奶来看,微型车内可能装着大量的塑料筐,一旦着火,就势不可挡;而且按目击者所说的“浓浓黑烟”来推测,大量塑料制品的存在是可能的。着火的原因是什么呢?有10年驾龄的老驾马师傅认为,一种是撞车后,车上的线路发生短路,引起火花,碰到泄漏出来的汽油,引起大火;另外一种情况是,油箱在翻滚中破裂,遇到车辆与地面摩擦引起的火花,从而导致大火。 汽车行业一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车发生着火首先是火源,一般情况下,车发生冲撞翻滚,线路会发生碰撞,如果线路老化或者非正规的改装改搭,就会引发短路,产生火源。如果只是线路短路引起车燃烧,而油没有泄漏的话,车也只是局部燃烧,只会使仪表、台板受损,或者前排正副座受损,影响面不会扩大到全车。 他分析,如果是全车突然起火,那么必然是油管发生泄漏。车辆冲撞翻滚过程中会导致连接汽油回路系统的胶管发生脱落,特别胶管老化,最易裂开或脱落,导致汽油泄漏。另外在车翻滚的过程中,油箱底部的空气管也会发生漏油。他还提到,一般冲撞不会导致油箱破裂。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事故中的损失,该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司机朋友:第一,不要私自改动汽车线路,如果要改,也要请专业人员;第二,保险丝不要随意更改,也不要用其他金属品随意代替;第三,整个油箱的胶管要定期更换,一般胶管的年限是1年,防止老化断裂;第四,保持空气管的通畅,避免堵塞。(新华网)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6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