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内,内环高架‘敏感点’将全部装上防噪屏。”今天上午,上海市市政局局长黄融做客本报“夏令热线”,回应本报昨日反映的市民呼声。近日,市民对市政部门的投诉,集中在施工噪声、道路噪声、道路路面和辅助设施损坏三大方面,黄融对此详细解读。
市民投诉热点1
市政道路和管线施工过程中,存在噪音扰民现象。一些工地彻夜不休,发出的噪声严重影响居民休息和生活。
局长解读: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扰民现象,由多种因素造成。“首先当然是工作量大,进度要求高,世博会后门关死,上海许多工程正在赶工、抢工。”
“不过,噪声扰民也有市政部门的自身因素。”黄融说:“我们对施工噪声扰民的认识是不足的,防护措施也不到位。在工时、工序安排上,部分工地没做到‘以人为本’,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法、施工设备上,也缺乏考虑。”
针对夏令期间的“噪声扰民”现象,市政部门已采取多项整改措施。“我们已经对全市施工的‘敏感点’,进行了分析控制。要求施工单位整合施工内容,合理安排工时工序。同时尽量少开掘剖路,改进施工方法。此外,市政部门还要加强教育和监管,类似‘社区联络员’这样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坚持下去。”
市民投诉热点2
居住在高架附近的居民,常被道路噪声困扰,其中一大原因是高架未安装防噪屏。一些市民投诉,市政部门早已到自家附近“踩点”,为何至今不安装防噪屏?
局长解读:
“上海的快速道路,仅占中心城区道路里程的6%,却承担中心区全部交通量的40%左右。目前,市政部门已完成对高架路附近‘敏感点’的摸底,今年年内,内环高架‘敏感点’将全部安装防噪屏,安装范围将逐步扩大到中环、外环。”
对高架防噪屏的材料结构,市政部门将结合科研部门攻关。“现在的防噪屏是‘隔声’的,我们希望将其改造成‘吸声’的,这样的话效果就更好。”
此外,市政部门也希望和相关部门联手,一方面改造高架防噪屏,另一方面有效改造附近居民窗户,双管齐下解决这一问题。
市民投诉热点3
申城一些道路路面常见坑塘,扶手、栏杆等道路辅助设施有损坏,影响百姓出行。
局长解读:
针对路面坑塘等问题,市政部门采取了3方面措施,力求降低百姓投诉率。“一是对路面修补材料和技术加强质量监管。
二是根据网格化要求,迅速、及时处理,尽可能做到‘当天发现,当天处理’。
三是加强路政巡视,对一些专业网格员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如高速公路等,加强巡视,做到发现、修补及时。”
首席记者晏秋秋评论0707201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