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吴华清、孔奇志、邓洪涛、通讯员刘重庆)6月30日出笼的7500只土鸡,纯收入1.6万多元。5日,汉川市分水镇前进村朱全训拿出温氏集团汉川分公司出具的验收清单说:“这批鸡上市率才93.44%,上市率要是高一点,赚得还会更多。” 作为温氏集团汉川分公司签约养鸡户,饲料、鸡苗、防疫药品、技术、销售全由公司负责。目前,汉川市共有890个养鸡户加盟该公司。去年养鸡户获利1400多万元,户均获利1.6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是汉川市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之一。去年9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签订订单达6.88亿元。今年182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配套连接的基地达到65万亩,带动农户13万户。 以企带村、村企联动是该市建设新农村的另一成功模式。依托福星集团公司辐射带动周边村落,实行项目、技术、福利、文化、资金“五到村”,不仅就地转移农民4000多人,还累计投入3.1亿多元,建成了遐迩闻名的福星小区。8条宽阔洁净的村庄大道两旁,学校、医院、商场、剧院、自来水厂、车站,一应俱全。 建设新农村,汉川市不断优化环境“引凤还巢”。汉川籍老板余汉江在湾潭乡湾潭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年产60万平方米建筑模板厂,安置农村剩余劳力300多人。投资440万元建成两排两层不同户型新房,农户旧房按298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收购,农户拿少量的钱就可以住上小楼。目前,首批50户农民已喜迁新居。 汉川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紧扣发展主题,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难题,去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3.5亿元。据悉,省里将推广该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要闻链接 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记者 华清 奇志 洪涛 通讯员 重庆 国春 志荣 以厂带村 湖北福星科技集团公司是一个由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1996年,企业发展粗具规模,而周边农村还相对落后,根据这一情况,公司领导层适时提出了“以厂带村”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带动优势,先后将周边的福星村、李花村成建制纳入公司管理,村企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 其主要做法是“五到村”:项目到村。福星科技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产业转移,相继扶持福星村、李花村办起了30多家企业,为福星集团生产配套产品,就近就地吸纳农民工5000多人。 骨干到村。为破解村干部难选、难育、难留的问题,福星科技采取“企推村选”的办法,动员优秀干部回村参加换届选举。公司与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状,按月给村干部发工资,不仅化解了200多万元的村级债务,还使村集体有了不少积累。 文化到村。早在9年前,福星集团就建起了有线电视网络,2003年,福星村固定电话开通率达95%,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村;福星科技还在村里建起拥有5000多册图书的图书室,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4000多人的剧场,福星、李花村民每年可免费看戏100多场。 福利到村。福星科技将福星村的老人纳入到社会福利范围,男60、女55岁以上即可每年享受600元至2000元的生活补贴,还修建了福星老年公寓,首批安置老人60多人;招工时,同等条件下本村村民优先,同时还享受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子女就学补贴、退休养老保险等多种福利,双职工建房一次性补贴2万元,子女从小学到大学可获得300元至1万元的补贴。 资金到村。福星科技10年来共投入320多万元用于福星、李花两村的农田水利建设。仅去年就拿出100多万元,疏浚了2000多米长的幸福渠,开挖了两条2300多米长的新渠,改造冷浸田230多亩,建造了一座排水闸……大大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以厂带村”十年,周边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福星集团为中心的福星镇,已发展成方圆5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中心集镇,10条大街林阴夹道,2000栋别墅古朴典雅,行政区、工业区、商贸区……规划有序,银行、宾馆、商场、学校、剧院、体育场、公园……一应俱全。 “回归”建村 湾潭村4组村民余小毛是迁村腾地中首批入住新居的农户。4日,记者走进他的新居,2层楼的庭院式新宅,自来水通到家里,庭院里种着花草,厨房、卫生间、有线电视应有尽有。“以前我家住的地方偏,房前屋后杂树沟壑重重,麻雀都飞不进。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还有休闲广场,在家里可以看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电视,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他的妻子邹凤兰高兴地说。 新居外,孩子们在休闲广场玩跷跷板,老人们摸摸这个健身器械,试试那个运动器材,好休闲,好自在! 乡党委书记黄祥平告诉记者,湖北宇济公司总经理余汉江是湾潭籍在外成功人士,早有回报桑梓的想法,乡党委主动与他联系,请他回乡省亲、考察,与他交流建设湾潭新农村的构想,双方达成共识。 去年初,经过实地考察,宇济公司提出迁村腾地、建厂兴村的想法。针对过去住房分散,宅基地占用面积大,杂、乱、散、差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农民安居乐业,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宇济公司将该村分散居住的100户农户集中到沿湾公路旁的闲置土地,统一修建2间2层或3层的楼房。 对农户的旧房,由评估公司评估后,宇济公司全部予以补偿。新房则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风俗,设计不同的房型由各户选定,价格按每平方米298元与农户结算。 目前,第一批搬迁的50家农户已入住新宅,第二期新宅正在建设过程中。新村住房整齐划一,外观一致,厕所、猪圈、厨房、沼气池一应俱全,水、电、路、绿化等全部配套,俨然一个城市的新社区。 为使新村村民有事可做,宇济公司还投资1000万元,在村里办了一个建筑模板厂,加工当地种植的意杨,年产建筑模板60多万平方米,产品全部由宇济公司消化,就近转移劳动力300多人。 宇济公司还争取到“改水”项目,在村里建起了水厂,铺设了饮水过滤设施,使全村村民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产业化兴村 1999年,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落户汉川分水镇。 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好生活”的经营理念,汉川温氏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包饲料、鸡苗、药品及技术服务,保价回收,鼓励周边村民参与养鸡。 乡党委也积极响应,迅速作出“养鸡致富建新村”的决定,动员农户加入到温氏公司的产业链中。 目前,该镇24个村,除一个工业村外,40户以上养鸡的有3个村,30户以上养鸡的有4个村,20户以上养鸡的有6个村,10户以上养鸡的有7个村,共建鸡舍614个,面积31.4万平方米。 由于兴建鸡舍需要大量的水泥、黄沙、木材、石料,分水镇的建材业效益攀升。有数据统计,600多个鸡舍的用砖用瓦,相当于整个分水镇三个砖瓦厂年总产量的80%。 运输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分水镇长期从事运送成品肉鸡的个体大型货车有85台,为养户长期从事运输的拖拉机有120多台,还有大量的农用车、三轮摩托车,每天将饲料、药品等送到各养户家里。 汉川温氏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户每养一只鸡,可获利1.5—2.5元。去年,分水镇890个农户出售肉鸡1200万只,户均获利1.6万元。 4日,记者来到前进村一组时,村民朱全训养的7500只鸡刚被回购,他拿出汉川温氏公司的结算单,细细地指给记者看: 饲养天数:81天;上市率(指成活率):93.44%; 合计收入:106651元;合计支出:89916元;本批赢利:16734元;每只赢利:2.18元…… 在他的身后,是一排三层的新楼房。朱全训指点着告诉记者,这是朱华南家的,那是周佩义家的……“都是靠养鸡赚了点钱,才盖起了新楼房!”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7 17: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