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中间横梁的预应力混凝上空心桥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工程量。但拉索锚固区通过双向预应力平衡强大的拉索水平分力,受力十分复杂。为研究索塔锚固区的受力特点,对芜湖长江大桥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指出了索塔锚固区的应力分布特点,其结果对于类似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前 言 芜湖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矮塔斜拉桥,其主塔拉索锚固区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单箱单室截面。由于未设中间横梁,在预应力及强大的拉索索力作用下,锚固区的应力分布及其传递十分复杂。为研究主塔锚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为设计提供依据,对芜湖长江大桥主 塔锚因区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模型平面尺寸与实际结构完全相同。在高度方向截取—一个索距(1.2m),其制作工艺按实桥的工艺要求进行。 模型试验不仅测试了混凝土表面的应力分布,而且在混凝土内部布置了测点,测试了混凝土内部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由于结构的对称性,仅取模型的1/4进行描述。并用虚线将其划分成A、B、C三个区域,顺桥向为x 方向,横桥向为y方向。 2 模型的应力分布 2.1 σx的分布 2.2 σy的分布 2.3 剪应力τxy的分布 2.4 最大主拉应力 3 模型与原型的比较 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和原型沿索孔方向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相同的坐标系下,二者沿索孔方向的应力分布规律一致。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原型应力略小于模型应力。 4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中间横梁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桥塔拉索锚固区的剪应力呈空间形态分布,其最大主拉应力的控制点在锚固壁中线外侧及侧壁靠梗肋处。模型试验能够真实反映原型的受力特点,其试验结果对于类似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4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