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辉 □新闻背景 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是四川和甘南藏区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途经腊子口,与凭借天险、阻截红军北上的国民党鲁大昌部新编十四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挫败了敌人的严密封锁,一举突破天险,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因而,这次战斗的壮举和天险腊子口一起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甘川交界处的腊子口由于70多年红军长征时打响的"腊子口战役"而闻名天下。由于小水电的无序开发,今天的腊子口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在腊子口河3公里范围内已经在建两座隧道引流式水电站,其中一座距离腊子口关口只有700米,位于核心景区内。目前腊子口河上游河段已被无情榨干,下游河段岌岌可危。目之所及,触目惊心! 腊子口是川西北和甘南藏区通往甘肃内地岷迭古道之咽喉,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72年前,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途径这里,进行了著名的“腊子口战役”,突破了甘肃军阀鲁大昌重兵扼守的天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凭借险关围堵红军北上的阴谋,打开了中国革命胜利之门。从此,腊子口扬名中外,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红色圣地。 1935年,范长江先生走中国西北角途径腊子口附近的时候,腊子口战役还没有打响,这里还是默默无闻之地。记者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再次路过这里时,腊子口已经是闻名天下的红色圣地,也是国家确定的重要红色旅游区之一。 但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发生了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腊子口战役”的红色圣地,由于小水电的无序开发,导致一场严重的生态破坏正在发生着。目之所及,场景触目惊心。 腊子口正在流泪! 两座在建小水电站严重破坏生态 核心阅读:一前一后,腊子口河3公里内范围内已经在建两座隧道引流式水电站,其中一座距离腊子口关口只有700米,位于核心景区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腊子口河上游河段已被无情榨干,下游河段岌岌可危。 腊子口是甘南地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但是,两座正在修建的小水电站却和周围的环境极不和谐,严重破坏着生态。 记者一进入公路上的腊子口景区大门,迎面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连绵几百米的工地,非常刺眼。 腊子口河道靠近公路这一侧的植被,已经被大面积破坏,大量的砂石杂乱堆砌,正在施工的工地上人来人往。再往前走,河水被临时的山洞引走,裸露的河床上正在修建一个小坝,机器的轰鸣声震动山谷。 小坝旁边靠近公路的山坡上,同样也看不到绿色,植被已经破坏。附近有一大片帐篷,旅游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工人居住区。和还没有遭到破坏的地方一样,这里也曾经是绿草茵茵、绿树成群,而现在这一切已经被铲平。 让人很难相信的是,这座正在修建的小水电站,距离腊子口景区最核心的关口只有大约700米的距离。 记者经过了解后得知,这座在建的小水电站是“腊子口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只有5100千瓦,采用隧道引流方式,要把河道中的水引入长3.8公里的隧道,再依靠76米的落差发电。 当记者继续往前走,刚过了腊子口关口大约2000米,竟然又见到了一个小水电站,更加触目惊心。来自当地的一位旅游者告诉记者,这个小水电站是“腊子口一级电站”,也是引流式水电站,已经基本建成,开始发电了。 从这个水电站小坝开始,所有的水都被引到了沿着山脚修建的水渠中,原来的河道已经完全干涸,河床裸露,岩石耸立,砂石遍布,显得有些凄凉。 这场景让记者想起了不久前在岷山里看到的那些与此类似的隧道引流式水电站,情况也与此差不多。河道几乎被榨干了,河水被大量引走后,水量锐减约70%~90%,河床大面积干涸,原来河道附近的植被锐减,部分与河段相连的山体开始出现滑坡,造成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不夸张地说,这被绕过的河道正在走向死亡! 看到这种场景,又似乎让人看到了“腊子口二级电站”一旦建成后的场面:从距离腊子口关口700米开始,将有至少大约5公里长的原河道水量会骤减甚至消失。现在,腊子口河上游河段已被无情榨干,下游河段也岌岌可危。 水电站的设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个结果。负责“腊子口二级电站”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根据测算,水电站设计引水流量为每秒8.7立方米,腊子口河每年水量最大的时候大约是每秒10立方米到11立方米,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为淡季,水量一般不到每秒8.7立方米。 这个数据的含义是:当丰水期时,这里河水的大约近90%被引走,剩余的水量只有约10%;而枯水期的时候,即使把全部河道的水引走,就像腊子口一级那样,也不能满足发电使用。 民营小水电经济效益有限,生态破坏巨大 核心阅读:两个水电站加起来不到1万千瓦,经济效益十分有限,3年之后,财政收入不过几十万元,但对生态的破坏却是巨大和不可逆转的,对于迭部县正在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业也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腊子口在建的两个小水电都属于隧道引流式水电站。记者了解到,这种小水电主要建在山区有落差的河道上,具体作业方式就是在山里挖一个隧洞或者水道,把河水尽可能多引入其中,水在山洞或水道里流几公里甚至更长,到有一定高度落差的出口,就可以用来发电。 腊子口风景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隧道引流式小水电站在甘南迭部县当地数量还不少,而在腊子口河不到20公里的河道上就规划了3座。与修大坝建水库相比,这种水电站有三大好处:一是在高海拔修水库风险大,需要报省里或者国家审批,采用隧道引流在程序上就比较方便;二是修水库涉及到搬迁和淹没补偿,成本比较高,隧道引流方式不存在这些问题;三是修隧道的路线更短、投资更少、见效更快。 这位负责人认为,在腊子口河道上修建这么密集的水电站,与当地地方财政并不富裕有很大关系,通过发展小水电,能够尽快带来财政收入。 迭部县是甘肃少有的林业大县,也是贫困县,曾被称为“天然画廊”。过去几十年长期实施林业经济,砍伐森林是主要收入来源。在长达30年的成规模砍伐过后,整体森林资源锐减。1998年之后,这里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再砍伐林木。 “我们现在惟有寄希望于水电开发了,这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也是财政主要来源之一。旅游业也要搞,但刚刚起步,还不能带来多少收入。”当地一位负责人不隐讳地对记者说。 过去10年,迭部县进行了多次小水电站的招商引资,也设计了很多优惠政策,腊子口一二级水电站就是在2002年前后招商引资实施的项目,投资者分别是来自甘肃兰州和浙江温州的民营企业。 经过详细了解后,记者注意到,实际上这两个水电站规模都不大,设计容量一个是3460千瓦,另一个是5100千瓦,二者之和还不到1万千瓦,只有8560千瓦,可以说经济效益有限。据当地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两个水电站建成3年内免税,3年后二者税收之和也只有大约50万元左右。 与有限的经济效益相比,这两个电站对生态的破坏却是巨大的,而且不可逆转,对于迭部正在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业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腊子口二级水电站,由于它就建在核心景区内,自2006年4月开工至今,对生态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等到它明年建成发电的时候,景区内大约5公里的河道还会受到毁灭性的影响。”当地一位长期关注腊子口的官员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 当地百姓反应强烈:不能破坏第二次! 核心阅读: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修公路,腊子口曾经遭受过一次破坏,当年的教训让很多人痛心疾首,但40年后,第二次破坏又开始了,与第一次拓路相比,这一次是“毁灭性的生态破坏”。 记者在当地采访中看到,对于在核心景区内修建破坏环境的隧道引水式水电站,居住在腊子口附近的百姓们反应强烈。 腊子口附近的朱立村村民盖次仁说:“过去这一年多来,我们亲眼看着这里原本美丽的风景被破坏,心里疼啊!” “腊子口过去已经被破坏过一次了,那是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修公路,硬把腊子口关口炸开了。”60多岁的老农民索朗告诉记者,“那时候人们不懂啊,这可是文物啊,当年的腊子口比现在要险峻多了。没炸之前,关口两边悬崖峭壁之间只有七八米宽,六七米宽都是水,只有一米多宽可以过人,那才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后来修路一炸,路是通了,可是远没有当年险峻了,现在有30米宽。” “当年的教训让人痛心疾首啊,从过去的照片看,如果不炸,这里的景致会让来过的人终身难忘。”腊子口景区一位负责人说,“现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很不错的景区,风景也很优美。” “但是,40年过去了,我们不但没有珍惜,反而开始了第二次破坏,而且是毁灭性的生态破坏。现在腊子口引以为傲的就是优美的环境,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复存在,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破坏容易,想恢复可就难了!”这位负责人说,且不说小水电站建成之后,把河水引走对原来河道生态的破坏,就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对植被的毁坏,如果没有20年到30年的时间,恐怕都很难恢复。 经济账与环保账孰轻孰重 核心阅读:从长远看,虽然小水电解决了眼前的一些问题,但是将来,一定还是要为破坏环境还账的。到那时候,要恢复生态,可能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账到底该怎么算?这里一定要修建隧道引流式小水电站吗?经济效益和环境孰重孰轻? 事实上,小水电站特别是隧道引流式小水电站对环境的破坏已不是个别事件。记者从川西北一路走到甘南,路上在山区中见到这样的小水电站有几十个之多,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 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短期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孰重孰轻的问题。 一路上,记者也一直在想,这账到底该怎么算?是否这些地方就一定需要修建这样破坏环境的小水电站? 一路上,记者也在不断了解,不同的地方,情况的确不同。有些地方的确很困难,修一个小水电站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更多的地方,这样的小水电,经济效益有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限,虽然能够带来一些财政收入,但是破坏环境的影响相比要大得多。 但是在不少地方干部看来,地方经济落后,财政困难,修小水电站既可以解决地方用电的问题,也能带来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而且即使一个小水电站收入不算多,但是很多个小水电站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菲的数字,对于地方就能解决不少现实问题。因此,对环境破坏一点,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账是这样算的吗? 当然不是,这只是个别地方从眼前利益出发得出的结论。从长远看,虽然小水电解决了眼前的一些问题,但是将来,一定还是要为破坏环境还账的。到那时候,要恢复生态,可能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从全局看,如果很多地方都这样算账,那么累积起来,对我国整体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在一些旅游地区,这种对环境破坏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当地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人们可能没听过迭部县的名字,不知道迭部县位于什么地方,但人们都知道红军长征经过的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就是迭部县的一个窗口,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好这个地方。对于他的这种说法,记者非常赞同。因为,只要站在干涸的河道前看一看这种大肆开发小水电的场景,每个人都会从心里真正理解和认同这一点:且不说这种小电站只有几百万的收入、几十万的税收,应该是不管它有多少经济利益,只要破坏了腊子口的生态,都是不可取的。 □马上就评 水电开发应把紧关口 原二军 年平均水流量不到10立方米/秒的腊子口河上在建两座小水电,两者总规模仅仅只有8000千瓦,但每年仅仅50万元的税收收入的诱惑,就使得甘肃省迭部县敢于无视水电站建设对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腊子口景区生态造成的破坏。 其实和全国诸多主要河流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开发水电的热潮相比,腊子口河上建的这两座水电站简直不值一提。以长江流域为例,其支流大渡河干支流上规划建设的水电站达356座,陕西境内的汉江及其支流在建或建成的大小水电站近900座。在当前电力需求激增及巨大利润的驱动下,我国水电开发已呈不可阻挡之势。 无节制的开发对河流生态造成的巨大影响已经显露无遗。如四川省石棉县的小水河,全长仅34公里的河道上在建水电站就大7座,平均两公里一座,结果在河水被大量引走后,不但地表水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与河道相连的山体也开始滑坡。而在一些大规模开发的河流,自然流淌的河水已经变成了一座座水库,导致出现地表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被打破、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和腊子口一样,目前我国一些具有独特自然文化价值的河流也受到水电开发热潮的侵扰。 我国拥有的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对河流进行适度的开发,使河流生态保护和水电开发得以协调,应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这就要求在对整个河流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开发水电。但目前的水电开发在进行规划影响评价时,大多数只是对库区可以影响的范围进行评价,而未考虑到河流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建一个大坝开发水电会对整条河流乃至整个流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当一个大坝接着一个大坝建起来、自然流淌的河流变成一级级的水库的同时,这种对河流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甚至不亚于同等发电量火电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为,一旦出现这种对生态的破坏,其造成的恶劣后果往往是无法再恢复的。 无节制的水电开发需要警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呼唤可持续的理性开发。把紧规划环评关,抑制开发冲动,则是我们遏制小水电无序开发的“杀手锏”,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避免这样的前景:每一条河流都如同套上枷锁一般被一座座冰冷的大坝截断,每一条河流的原生态都被加以人为改造,因此而带来江河断流、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凄凉景象。 |
|【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
GMT+8, 2025-5-19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