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武汉:交通拥堵由中心向外围快速扩散

2007-9-19 16: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8| 评论: 0|原作者: 网友搜集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 苏永华 通讯员 武规轩

  “蜗牛路”汉口有三条武昌有两条

  ●汉口平均时速21.9公里,航空路交叉口车最多

  ●武昌中山路和平大道至梅家山段时速仅为18公里

  在武昌南湖花园的小杨每次开车去汉口香港路时,一般都要提前一个半小时,“除去等红灯的时间,在武泰闸、小东门、徐东三个地方,总避免不了要堵车。”

  蓝皮书显示,武汉交通流量仍在继续向主干道集聚。从路口流量分布上看,道路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一些主要干道上,如解放大道、武珞路、建设大道、发展大道、青年路、中南路等。

  汉口解放大道沿线的路口高峰交通量最大,全市高峰流量超过10000辆/小时的5个路口全部集中于此。航空路口流量达到17000辆/小时,是城区流量最大的交叉口。

  高峰交通量超过5000辆/小时的交叉口,仅汉口地区就达23个之多。武昌中南路高峰流量也已达到5000辆/小时,武珞路也达到6000辆/小时,导致这些主干道的交通状况日益紧张。

  车速调查显示,经近两年采取道路黑色化、新建道路分流等措施,武汉市中心区平均车速虽比上一年略有上升,但也仅为25.7公里/小时,其中主干道平均车速26.8公里/小时,次干道平均车速21.7公里/小时。

  武汉三镇中,汉口区域平均车速为21.9公里/小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武昌地区车速最低的地方是中山路和平大道至梅家山段,仅为18公里/小时。

  对比近两年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可以看出,道路交通流量仍然集中在中心区以过江通道为纽带的主干道上,造成局部道路和桥梁的交通负荷过重,同时交通矛盾向外扩散的趋势进一步加剧,造成主要进出城道路的交通拥挤。

  城区在摊大 车流在扩散

  四大城门成为四大堵点

  “车多了,中心城区堵一下车还可以理解,但进出城时堵得更厉害,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昨日下午,每天开车往返于汉口青年路和武昌烽火村的杨先生,直言对这种颠倒局面“搞不懂”。

  省客集团司机黄建源更是深有体会:开车从武昌傅家坡到荆州总共也才要3个多小时,而出城的时间就要占去一个多小时,进城时也是走走停停。他坦承,只有进出城的道路顺畅了,“城市圈才真的靠紧了”。

  对此,昨日公布的“蓝皮书”解释称:武汉城市交通处于阵痛期,交通矛盾正在快速向外扩散,使衔接主城与外围的道路交通压力空间加大。去年,武汉市进出城日均交通量已增长至16万辆。

  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重点由中心区向外围逐步扩展,导致原有交通分布特征发生变化,中心区与外围之间交通需求日益增大,加之铁路、湖泊分隔带来的进出连接道路不足,出入中心城区的路口、路段流量急剧增长,交通连接问题突出。

  目前,主城区与外围相连的金桥大道、解放大道下延线高峰交通量已超过4000辆/小时,常青路、姑嫂路也超过5000辆/小时,珞喻路接近6000辆/小时,直逼中心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显示主城与外围区的交通需求逐渐增加。

  进出城道路拥挤加剧的局面,已在武泰闸、吴家山、卓刀泉、青年路等“大堵点”上体现出来。去年武合铁路施工期间,汉口北的交通就一度处于混乱状态。

  长江三座桥 两累一闲,汉江五座桥 一挤四空

  武昌═汉口,九成车挤走大桥和二桥

  “即使在实行单双号限制的局面下,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的交通负荷,也已经基本饱和了。”武汉市交通规划院负责人介绍,受江河、湖泊、山体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武汉三镇交通流量过于集中在长江和汉江桥梁及与之相连的主要干道上。

  目前,长江大桥和二桥交通量基本饱和,与之连通的汉口航空路口、黄浦路口,汉阳文化宫路口等交通量最大的5个路口,每小时车流量均超过一万辆,也使得两座长江大桥两端的交通格外拥挤。

  而位于边缘区的过江桥梁由于两岸衔接不畅,分流中心城区过江交通作用尚未完全发挥。从近4年的过江交通量来看,日过长江交通量保持在22万—23万辆间,仅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占了总量的90%,白沙洲大桥仅占10%。

  跨汉江5座桥梁日均交通总量为25.1万辆,仅江汉桥承担了总量的41%,处于超饱和状态。而与之相邻的月湖桥和晴川桥分别只承担了总量的14%、17%。

  规划部门分析,过江交通量的分布呈现与沿线土地利用、用地性质、区位、两岸衔接条件相适应的状况,随着城市向外扩张速度加快,偏远地区桥梁将发挥更大作用。

  道路7年增1倍

  私车7年增7倍

  昨日上午11点多、下午4点多,记者曾两次经过长江二桥,密密麻麻的车子如蜗牛般爬行,沿途虽然未发生明显的拥堵,但大部分时间车速都未超过20公里/小时。

  华昌公司的哥吴师傅感慨,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最怕过江了,十次就有九次会堵车,“以前能跑六七十码的日子,算是彻底结束了。”“蓝皮书”显示,去年,武汉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长,总量达到70.3万辆。增长主要来自私家小汽车,去年底总数已达到19.2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27.8%,比2000年增加了约7倍,武汉市已经进入小汽车家庭化的快速增长期。

  截止到去年底,武汉主城区道路里程为2369公里,仅比2000年的1332公里增长不到一倍。比起滚滚而来的新增车流,武汉道路建设显得跟不上步伐。

  买车容易 停车却难

  48.9万辆车“无家可归”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主城区约有停车泊位21.4万个,以配建及院内停车泊位为主,约16.6万个,占总数的78%;路边(面)停车泊位3.9万个,占18%;公共停车泊位0.85万个,占7%。

  而截止到去年底,武汉市共有机动车70.3万辆。以此计算,尚有48.9万辆车“无家可归”。“车位严重不足,已成为小区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说,许多业主只能把车停在小区外,已成为不少居住区外的尴尬一景。

  车多了,交通事故也猛增。统计显示,去年武汉市共发生交通事故2808起,死亡413人,伤3021人,比2005年增加了858次,增幅达44%。

  交通违章情况也较为严重,去年武汉市交管局共处理机动车违章289.7万人次,是2005年的1.35倍。平均下来,差不多每辆车违章4次。其中,违章停车、走禁止线、闯红灯、违法标志线等轻度违章占60.99%。

  武汉交通有个梦

  2020年,进城时间不超过40分钟

  规划部门介绍,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已确定城市内部交通发展的目标:至2020年,实现市域外围城镇至主城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都市发展区内95%以上的居民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

  同时,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比例大于35%,其中轨道及快速公共交通承担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不低于30%。

  预测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90万—250万辆,都市发展区居民出行总量达到2500万人次。

  近期,武汉将继续畅通一环、建设二环、建成三环,建设拦江堤大道、解放大道等放射路,建设王家墩、武汉新区、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化工城、都市工业园、物流园、经济房小区等区域道路。

  公共交通方面,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工程,开通4条BRT公交线路,新建22处公交枢纽站、45处公交首末站、3座公交保养场。

  对外交通方面,将新建、改建沌口、汉阳、阳逻、林四房、北湖、武钢工业港等港区,建成武汉市七条高速出口公路及沪渝、福银、大广等国家高速公路武汉段,完成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华中航空货运中心、区域性快件集散与分拨中心建设。

最新评论

QQ|【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路桥吾爱-lq52.com】

GMT+8, 2025-5-19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