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21 09:5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逛了些论坛,看到一些贴子[B]转贴[/B]过来,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53:18 | 只看该作者
工程预算上的3.41%与实际税费3.3%的关系:
[B]3.41%=1/(1-3.3%)-1[/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1 10:06:45编辑过]

3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57:13 | 只看该作者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及相关问题探讨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无庸质疑。笔者就目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及笔者认为是重点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旨在开阔思路、提高认识。

1、分包工程与自营工程的核算问题

(1)、分包工程与自营工程核算的区别

工程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等五项内容,因为分包工程(包清工等形式除外)无法分清成本项目,所以直接通过“工程结算成本”科目核算,分包工程在个别情况可以作为自营工程核算,如包清工形式,但总的原则应按照施工企业百元含量工资的规定,产值属于自营,相应的工资也属于企业的,但成本核算不能逆向,把自营工程当作按分包工程核算。内部考核只是一种工资分配的形式,材料的节超、进度的快慢等考核指标最终落实到职工收入问题,但其核算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部分,仍应遵循会计制度,而不应该是去“创造会计”,在这方面有过许多前车之鉴。

(2)、分包工程的结算问题

分包工程结算要及时,分包合同的结算条款应该采取“背靠背”形式,即在业主认可总的结算量的同时,项目部要相应确认分包工程量,会计核算讲究权责发生制,而不是直到付款时才进行结算,避免利润的起落。

(3)、工程成本表的反映问题

1998年以前的工程成本表只反映自营成本情况,分包工程成本降低额在自营工程中体现,1998年我们在设计报表时,增加了一项分包工程,本意是想反映出分包工程成本降低额,即分包工程预算成本与分包工程实际成本之差,但该表能够填全者寥寥无几。

2、项目核算与年度决算问题

从理论上讲施工项目核算的周期是项目施工期,但会计分期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应该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在编制年度决算时,一般12月结算量份业主没有确认,需要预计(保守),相应未完施工及其他费用需要预计(充分),但在决算正式上报前可能确认,相应预计的项目均需调整,在决算中得到恰当反映。为了全面反映整个施工项目成本情况,工程成本表应增加自开工起累计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等项目,利润表应增加累计工程结算收入、成本等项目。

3、成本核算程序问题

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成本的补偿问题,成本核算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对间接成本分配无疑是成本核算的重点,比如,间接费用归集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机械作业和工程施工等科目,费用的分配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所以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应考虑周全,在方案考核时不得以预算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4、期间费用问题

预算成本中包含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而工程成本中则不包括,所以工程结算成本要足够大才能补偿管理费用等,最终才可能盈利。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时,将全部成本法改为部分成本法(制造成本法),但目前全部成本法日益却受到重视,这也说明了认识的反复性,正如,当时取消专用基金,叫好声一片,现在看来,专款专用也有许多好处,这是题外话。全部成本法将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用分配给产品,我们能做到的是要在内部报告中考虑这点。

5、成本信息及其反映的及时性问题

除年终决算必须编制以外,集团公司要求每月要报送财务快报,工程局要求每季度报送季度报表,但对项目部而言,需要的是适合项目经营管理特点的内部成本信息,以满足决策需要,按照现代管理的要求,只有缩短会计核算周期,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作为项目部以月为周期进行数据编报显得有些漫长,目前核算手段已经很先进、很高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分析,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树立大财务观念,成本管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不单单是哪个部门或哪几个部门的事情;明确成本核算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成本最小化,并且这种最小化是可持续的;建立预算分析制度,分析差异,挖掘潜力,使成本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按业务流程对项目进行管理,目前流行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质就是这点,一切要以工程项目经营管理为核心,穿新鞋走老路是不行的;设立成本核算岗位,归口管理,横向结合、纵向沟通,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4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57:49 |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一个聪明人
你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一个有经验的人
你知道如何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09:59:38 | 只看该作者
配比原则是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许多成本核算人员没有真正领会其内涵,导致其利润核算的不准确性,以下就配比原则谈前成本核算中普遍存在问题。

一、 未完工程的核算问题

未完工程即当期已投料施工但未完成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的工程。它需要经过盘点、折合计算出预算成本或实际成本,然后根据期初成本及本期费用计算出本期已完工程成本。从几年来的报表看,绝大多数单位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 分包工程的核算问题

分包工程核算往往与自营工程不同步,导致成本忽高忽低。分包工程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正常结算的要体现分包利润,即该挂帐的挂帐,而不是与整体核算相分离。

三、没有工作量情况下的帐务处理

1、筹建期

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出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待摊费用,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有些项目在筹建期就反映出亏损,这是不正确的。

2、正常施工期

如北方冬季在不能施工的情况下,往往也只有投入,成本费用的正确处理方法应当是: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如果确信以后该单位工程有收入,则当期不予结转,待结算后按配比原则进行成本结转,否则当期结转;属于期间费用,则当期结转,因为它只与时间有关。

3、收尾阶段

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如果收尾费用比估计的多,或者没有收入,则计入项目成本的费用要按期结转。
6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0:05:19 | 只看该作者
…………

三、转变经营理念,营造理财氛围
…………
……在此仅从企业内部运行的角度举例说明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亏损产品是否应该生产问题

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如果存在亏损产品,只要该产品的售价超过其变动成本,就应该生产,因为固定成本已经得到补偿。

2、规模经济问题

假设一个4000万元的工程项目和一个2000万元的工程项目只是在工程量上存在着差异,单价、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等完全相同,那么前一个项目的盈利水平是否是后一个项目的2倍?答案显然是2倍以上,因为前者的单位固定成本较低。

3、敏感分析问题

我们知道实现利润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单价、增加销售额、降低固定成本、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等途径,但各参数的变化对利润影响程度并不一定相同,我们应该分析出各参数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这就是敏感分析,这对投标报价和经营管理都很重要。

我们的例行报表很多,算起来大多都是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所要求的,内部报表很少,职能部门配合不紧密,对施工项目相关信息掌握不够,指令反馈不及时,监控乏力。

四、财务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

财务信息系统实施后,财务人员有了更多精力,使得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可能,国外一些大公司行使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分会计部门、财务部门和纳税管理部门,而国内企业后两项工作普遍没有开展起来。集团公司再三强调各工程局的具备条件的二级单位及主要工程项目要配备总会计师,我认为很有必要,[B]没有配备总会计师的二级单位(项目部)实际上总会计师的一部分职能由单位领导(项目经理)承担,无论是从专业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内部控制制度的角度来讲,这都是不合适的,总会计师的缺位造成单位领导(项目经理)力不从心、财务科长(财务主管)想管又无法管的境地。[/B]二级单位配备总会计师,一定要从全局的角度和长远的观点出发,不能一哄而上,让业务能力强的、德才兼备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走上这个岗位。

财务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由“帐房先生”转变为“理财能手”,这需要不断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1 10:06:2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路桥吾爱-lq52.com】

GMT+8, 2024-6-12 1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